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 主办
依据《关于做好2020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优秀”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宣传发动、个人自荐、单位推荐、评委会评审,现将拟表彰2020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优秀”名单予以公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如有不同意见,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向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本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须用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1年1月27日至31日
监督电话:6633690 6835163
电子邮箱:zyfwhd@163.肠辞尘
地址:济源示范区第一行政区1号楼409室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
2021年1月26日
2.沁园街道办事处济水苑社区,注册志愿者2310人,有“党员、文化、医疗”3支志愿者队。各小区志愿者每周一对楼道、小区、道路等公共区域进行保洁清扫捡白色垃圾。对辖区25名残障人士,志愿者每5个人包一户,定期到家中帮忙,赠送生活用品等。和济源一中志愿者对接,为辖区图书室配备了《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获奖作文》等书籍100余册。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志愿者共1700余人参与门岗值班、消杀、为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等行动,为社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社区正努力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着重在消防、通信、交通、医疗、小区物业、商户等群众相关的领域招募,使社区百姓享受到贴心的志愿服务。
3.玉泉街道办事处泉水湾社区,注册志愿者964人,建立了“党员、五老、青年、医疗、文化”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带头到街巷、游园捡白色垃圾并发放文明知识宣传资料、清理小广告等。医疗志愿者每月到辖区为居民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免费测量血压,定期到爱心敬老院为老人梳头发、剪指甲、洗衣服、整理床铺等。文化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双休日为辖区群众义务演出70多场,丰富了人们群众的业余文化的生活。
4.北海街道办事处清趣园社区,注册志愿者1300人,有“党员、老年、文化、教师、心理”5支志愿者队。聚焦“一老一小”两个特殊群体,将养老、托幼服务融合到一起,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定期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结合,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等服务;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开办“老年课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教师志愿者定期到党员书房、儿童之家为孩子们免费讲课,讲解绘画、手工、亲子阅读等课程,在疫情期间还组织志愿者为群众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2020年开展各类“助老爱老”等活动60余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真心称赞。
5.天坛街道办事处龙潭社区,注册志愿者956人,成立了“党员、文化、医疗、环保”4支志愿服务队。建立了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突出了网格化服务优势,志愿者能第一时间掌握居民动态,及时开展服务。利用文明引导、义诊理发、文艺表演等形式,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2020年开展了疫情防控、走访慰问、义务劳动、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等活动30余次。同时发挥社区文艺宣传队的作用,自编自演《天坛欢歌》《济源文明看天坛》等文化节目,在社区、小区巡回演出16次,丰富了社区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济源高级中学“彩绘强国”志愿服务项目,始于2016年,现有注册志愿者2235人。项目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开启教育扶贫新模式,以“社团+志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为主要创新特色,通过“图说”扶贫政策为乡村振兴“添彩”;“图解”山村课堂让城乡教育“出彩”;“图绘”红色故事,爱国故事让文明校园“亮彩”。2018年至今,组织志愿者先后23次共计1200余人次深入贫困山区,通过“脱贫攻坚”“愚公移山红色故事”“文明乡风”等系列主题墙绘的绘制,提高了党的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弘扬了愚公移山精神,做到乡村“文化美”和“村容美”的融合。
3.济源市农科院“田间地头一抹红”志愿服务项目,始于2013年,注册志愿者60余人。以“科技示范、科企合作、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热线、科普宣传”为抓手,围绕小麦、蔬菜、林果、水稻、花生等产业发展,深入全市各镇村、生产一线为农民提供方便及时科学有效的农业科技培训指导服务,平均每年受益群众2000余名,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2020年春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正值农业春耕生产重要节点,农科院科技志愿者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者保持密切联系,多措并举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服务,谋划产业发展,为确保今年粮食不减产、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4.济源市税务局“税法随行”志愿服务项目,始于2016年,注册志愿者135人。组织志愿者员集中培训,促使其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以“传递税收知识”为契机,开展税收法律志愿者进大厅、“文明普法、爱心防暑”小扇伴你行、纳税信用等级评价、“银税互动”活动,宣传税收政策,有效促进税法遵从;深入帮扶村宣讲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劳动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10余次。组织队员深入基层单位宣讲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20余次,到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税法知识讲座10余次;对纳税人开展各类税法知识普及讲座80余次,深得群众信任和欢迎。
5.济水一中“温情1+1”志愿服务项目,始于2017年秋季,活动宗旨就是用温情连接你我,用1+1的爱心帮助更多的人,已注册志愿者4300人。全校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活动从不间断,孩子们到帮扶的困难家庭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表演节目、敬老扶幼;到南山林场、蟒河公园植树护绿、环境宣传;为四川越西二中学生捐赠万余元书籍、体育用品和御寒衣物……叁年来学校共开展活动800余次,参与学生7000余次/人,服务对象5000余次/人,累计投入资金5万余元,还结对帮扶山区困难家庭和学生二十余户。
2.济源示范区审计局志愿服务队,成立于时间2010年,团队负责人王喜德,注册志愿者人数86人,有助力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文明风尚、关爱他人常态化活动项目。一是不断强化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以定点帮扶村坡头镇石槽沟村、毛岭村为依托,把志愿服务落实到基层、乡村,落实到家庭。二是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高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五保户送去关爱。叁是开展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志愿服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清洁家园”、“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四是积极开通志愿服务官方微博。积极加入文明济源志愿服务群31409470、“文明河南在济源”、“济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和“济源审计”等平台交流互动,展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倡导“微公益”,礼赞凡人善举。近叁年来,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有60次以上,服务对象评价高,社会反响好。
3.北海花园社区“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1年7月,团队负责人张文生,注册志愿者350人。常年开展的活动项目有宣传演出、社区道德讲堂、义务劳动、支助山区贫困学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慰问老革命残疾军人、劳动模范、百岁高龄老人等。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编排各类小节目,义务宣传演出196场次。坚持每年两次深入山区调查贫困学生,对特困生捐助一个学期生活费,累计已捐助57人,累资金计8万余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件,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4.济源一中宿管好阿姨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9月,团队负责人原锋,注册志愿者30人。结合宿舍工作实际,有“爱心谈话、紧急救治、针线缝补”等活动项目。特别是好阿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针对留守、单亲、离异家庭孩子的“关爱帮扶”活动,和学生们谈心、谈成长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温暖和关爱;“爱心针线包”活动是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缝补衣物、被褥的,受益学生达6000人次以上,赢得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5.丫头爱心公益团队,成立于2015年10月,团队负责人王苗苗,爱心志愿者200余名,有爱心助学、扶弱济困、环境保护活动项目,已做公益活动100余次,受益人群达10000人次以上。常年走进老年公寓,为老人理发、洗脚,剪指甲,聊聊生活。在植树节、劳动节 、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节日,主动和职能部门联系开展公益活动。每当节假日,志愿者就当起了留守儿童的父母,给他们送去衣服,零食玩具学习用品,特别是2017年,陪伴留守儿童到黄河叁峡风景区感受自然风光。2020年爱心助农活动启动后,帮助果农销售桃子3000斤、石榴5000斤、红薯 300斤,丑橘2000斤、猕猴桃 600斤、苹果5200斤,减轻了果农的销售压力。
2.乔振海,男,中共党员,北海街道花园社区老年志愿者。退休后时刻以共产党员身份活跃于社区多种公益场合,自备扫帚、垃圾桶和剪刀,义务承担所住小区清洁卫生和花草修建。他带领10余人的乐队长年免费为戏曲爱好者义务伴奏已达8年。在花园社区和滨河社区免费举办两个戏曲教唱班和乐谱培训班,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从未间断,为了巡回演出方便和帮助年龄大的老同志出行安全,他特意买了个电轿小车,经常义务接送老年志愿者参加各种活动。
3.李战军,男,民间爱心公益团队志愿者。2018年为大峪曾庄贫困户购置床铺、衣柜、沙发、洗衣机等生活必需品,为其捐助了2700元现金;2019年,与其他爱心人士积极为大奎岭小学捐助学习用品及现金(13000余元),解决了十余名留守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困难现状。2020年在全国防疫期间,给承留镇玉皇庙村里的防控人员捐消毒液500公斤、口罩30个、还有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给一线消杀的蓝天队员送去生活用品,午饭。到济源东站和梨林水东站捐助消杀物品及生活必用品。
4.翟明东,男,中共党员,邵州文化志愿服务队志愿者。70岁高龄的他,多年来不顾年老体弱,经常带领专家学者爬山涉水实地考察国家级非遗项目邵原神话群、义务开展邵原神话群保护传承工作上千次,足迹遍布邵原的山山水水,特别是在2019年—2020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原神话群抢救保护工作中,他协助保护单位先后采访民间传承人16人,录制视频素材近1000骋,剪辑口述片67部37骋。为拍摄和寻访原型物,他行程约500余公里,为挖掘邵原镇历史文化、传承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邵原神话群做出积极贡献。
5.葛瑞玲,女,中共党员,玉泉办事处堽头居委会志愿者。她组织志愿者定时到车流较大的路口疏散交通,引导路边就餐者有序停放车辆,耐心劝导就餐人员注意卫生,义务打扫卫生垃圾,受到群众好评。她在村里开展了“邻里互助”活动,为留守、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被褥,通过 “一助一、多助一”志愿服务,增强邻里和谐,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在2020年重阳节,她还组织志愿者为居委会的老人们免费理发。
6.李素琴,女,黄河路小学、济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参加工作17年来,她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之余,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密切配合济源市黄河路小学、济源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她热心公益,给济源很多单位、学校、济源示范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公益讲课,公益心理咨询!十年来,她持续不断地学习、分享,影响了身边近万名家长朋友,挽救了100多家破碎的家庭,她不知疲倦,无怨无悔,她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志愿者的积极拥护。
7.金其群,女,丫头爱心公益团队志愿者。从2016年起,她走进老年公寓,为老年朋友理发,洗脚,剪指甲,聊聊天。她走进山区留守儿童学校,扮演起了留守儿童的父母角色,给他们送去了衣服,零食,玩具,学习用具。她多次走进社区,尽自己力所能及,美化济源,保护身边环境卫生。特别是在老年公寓,经常给一位老阿姨按摩腿,老阿姨说虽不是亲闺女,但比闺女还要亲。
8.黄建国,男,丫头爱心公益团队志愿者。2017年加入丫头爱心公益,一路走过来,传递正能量、做了许多家喻户晓,力所能及的爱心公益的事情。2019年3月,到坡头镇第叁小学,通过美术绘画学习交流及植树活动,让同学们积极投入到环保行动中,从而影响至整个社会;服务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一起看黄河,坐游船,走进母亲河,亲近大自然,送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节日礼物。爱心路上志愿者从来不说苦,从来不说累,大家比的是爱心,比的是奉献。
9.宋薇,女,工科委志愿者。自2015年以来,经常组织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开展法治、诚信、文明健康、政策宣讲等宣传工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期间,积极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帮助被隔离的外地返济人员购买生活用品和食物;经常到社区打扫卫生、捡拾垃圾、清理广告、摆放车辆和关爱空巢老人;每年“六一”都要带上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慰问和关爱留守儿童;多次深入帮扶村给居民整理家务、打扫卫生,引导大家养成文明健康生活好习惯;每年都会慰问道德模范和看望生病职工,切实让困难群体感受到关爱和温暖,用实际行动履行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
10.曹林,男,中共党员,林业局志愿者。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市文明办组织的志愿者培训班,督促局机关党支部各位党员志愿者及时到所在社区报到并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精神在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中成为时尚、成为动力。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疫情防控、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义务植树、城市清洁、义务献血、文艺下乡助力脱贫攻坚、慈善一日捐、99公益日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11.王正勇,男,济源新闻传媒中心志愿者。多年来,坚持每天录制公益宣传短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发布,用实际行动影响了一大批人参与到正能量传播中来。每年的“义务植树”、“爱心送考”“文明交通大家行”等活动他都是主要组织者、参与者。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他冲在新闻采访第一线,深入到“最危险”的医院进行采访,发回了济源示范区在抗击疫情工作中最及时的报道。在今年“壮美太行 国际徒步大会”活动中更是策划进行48小时音视频同步直播活动,带领团队直击一线,采访报道国际徒步大会盛况,把愚公移山精神和济源山水的壮美以及济源声音传遍全国、传向世界!
12.李英红,女,水土保持监测站志愿者。先后策划组织开展了慰问孤寡、关爱特困、保护环境、文明交通、演讲比赛等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组织志愿者到市救助管理站儿童福利院、柿槟村养老院、济源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偏看村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她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小区里的650户、常住人口约2500人进行了详细摸底,对各户的外来人员和流出人员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备案,为小区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
13.郭焦利,女,天坛山水库灌区供水管理站志愿者。她热心公益,富有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制定单位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案和计划,组织开展清洁家园、关爱山川河流、关爱老人儿童、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做好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之外,她还积极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志愿活动,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贫困村参与消费扶贫等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她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4.段其伟,男,中共党员,实验中学志愿者。济源市音乐家协会成员。2012年工作以来,参加社会服务型文艺演出90余次。在志愿者活动中热心公益,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017获得济源市优秀少年宫辅导员,2019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先后6次参加实验中学体音美教研组送课下乡活动,给偏远学校的孩子送去生动活泼音乐课。积极参加学校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宣传活动,走进古轵生态园,向市民群众倡导文明就餐,厉行节约的理念。节假日参与美化校园环境活动,美化校园井盖20个。参与文明交通护导30余次表现优秀。
15.周秋利,女,实验中学志愿者。2018年以来,参加了济源市政法委组织的平安心理志愿者服务活动,经常到乡镇街道等单位开展心理讲座,组织团队活动,做个体心理咨询。利用周末时间去按摩院做义工达60余次。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她在网上报名参加了中国心理学会“安心行动”在线心理援助团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为武汉疫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热线志愿服务。后来,她参加了济源市抗疫指挥部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的志愿者,同时,还参加了教体局党组发起的心理咨询和家教指导“爱心热线”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16.解军亮,男,中共党员,农业农村局志愿者。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主动申请到老旧小区源园家属院开展工作,想方设法做通小区群众思想工作,解决了小区门前建菜园、车辆乱停乱放、电线乱扯乱挂等问题。新冠疫情期间,到世纪苑社区宣讲疫情防控、“公勺公筷”使用等健康知识。参与“叁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开展送科技下乡进村,发放政策科技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解答群众难题70余个。
17.崔小胜,男,中共党员,济源市第一中学“1+1”公益心理课堂志愿者。主动参与网络志愿活动与捡拾垃圾等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托“1.1公益心理课堂”,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沙龙、公益讲座、公益直播、“送课下乡”等形式开展心理志愿服务活动,为百余名学生进行公益咨询。多次赴邵原葛山开展帮扶活动,做宣讲,捐物资,布置党建文化墙,建公厕、家风家训馆,改造篮球场,关爱留守儿童,清洁村容村貌,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8.郭俊鹏,女,济源市第一中学志愿者。先后在传统节日组织学生举办书画展览36次、创作主题板报200余幅、创作用于装饰办公室的绘画作品66幅、美化校园井盖65枚,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疫情以来,开展抗疫作品网络鉴赏课,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以笔为枪以艺战疫”书画作品创作,通过美术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参与送教下乡公益活动,让志愿服务精神在乡村文化振兴上落地;参与偏看村文化馆建设,捐赠书画作品;参与“文化下乡志愿服务队”,为大峪镇父老乡亲捐赠书画作品;参与梨林镇南官庄村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家风家训”主题墙绘。
19.郑静静,女,中共党员,济源市第一中学志愿者。组织开展支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召集150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党员文明路段服务、赴兰考志愿服务活动、助力高叁返工复学、暑期清洁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积极参加济源一中教师线上辅导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和近50位家长线上沟通,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家校双方架起了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参加济源一中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在家长、学生中间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的有关注意事项,严格防控,从我做起,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全、有序、健康。
20.宋小艳,女,实验幼儿园志愿者。做为幼儿园创建工作的负责人,2020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志愿项目和活动55个。长期参加赴封门村志愿服务、爱心妈妈讲故事、世纪广场随手做公益、党员进社区、社区安全教育宣传、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乡村行、贰仟家文明餐桌活动、蟒河公园文明劝导、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
21.张领军,男,中共党员,人民法院志愿者。参与了大小几十余次志愿者公益活动,志愿服务队时长达1177.2.小时,赢得了广大志愿者的普遍赞誉。2020年初,在疫情防控期间,极响应党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市法院援助沁园党员突击队,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他舍小家顾大家、连续47天昼夜奋战,不畏雨雪和严寒,无论日常和假日,以战斗的姿态日夜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用辛勤付出筑起了居民的健康安全屏障。
22.李亚楠,女,文昌路小学、红十字会志愿者。2008年,该志愿者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成为河南省第99例、全国第108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0年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2012年获得河南省红十字会荣誉称号;2019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志愿服务累计超过480小时,被评为河南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四星级志愿者”。做为一名教师,课下她经常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沿河边、小广场等时不时就会出现这些小雷锋志愿者的身影。
23.肖光辉,男,黄河路小学志愿者。连续7年组织志愿者到山区学校开展“暖冬行动”,为大峪二小、大峪叁小送教下乡暨爱心捐助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投入12万余元。2020年度先后组织开展了“暖冬行动”“疫情防控”“心理咨询”“文明乘车”“点亮微心愿”“暑期志愿服务”“文明出行 从我做起”“日行一善亲子志愿服务”“无偿热血”等活动,得到受众群众好评。
24.刘卫东,男,中共党员,交通运输执法支队志愿者,长期从事爱心助学公益项目。2016年,一次在给邵原镇六主小学包饺子时,他得知叁年级柴磊父亲有精神上的疾病,家里缺少经济来源,当即决定和柴磊建立一对一帮扶,每学期定期为他送去生活费、衣服、学习用品,直到柴磊同学小学毕业,顺利升入太行路学校。2019年3月,又与大峪镇第一小学的苗同学结为帮扶对象,为其送去生活费,并承诺资助其完成小学期间的全部学业。
25.黄曹琳,男,中共党员,公路管理局“铺路石”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自2019年12月加入铺路石志愿服务队以来,累计参加了二十余次志愿服务,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长800小时。包括“志愿暖冬·温暖你的回家路”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植树造绿志愿服务、“养护会战我参与,公路发展做奉献”志愿服务、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脱贫攻坚志愿服务以及十余次城市创建、路域服务等志愿服务,充分发扬了一名退伍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
26.王晨宇,男,中共党员,公路管理局“铺路石”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累计参加志愿服务时长800余小时春节前后,参加济源火车站组织的“志愿暖冬”行动,为返乡旅客提供温馨服务,到下冶镇南桐村开展“新年送春联”活动;到下冶镇韩彦小学开展“庆六一·暖童心·送祝福”活动;到大峪镇第二小学开展“助力少年宫”建设、“小手拉大手”等志愿活动,圆满完成了2020首届“穿越壮美太行”国际徒步大会暨“跟着愚公走太行”志愿服务活动,并参加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活动。
27.严松海,男,中共党员,济源供电公司、沁园愚公之声合唱团志愿者。每周一、周叁、周五对合唱爱好者进行乐理、视唱、合唱义务训练。每周四、周日对民族乐器、西洋乐器进行义务排练。2020年初为疫情捐款10800元。2020年5月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济源市沁园愚公之声合唱团。2020年9月在沁园辖区六个社区进行了迎接文明城市复检巡演。2020年9月底组织承办了‘迎中秋,庆国庆’戏曲专场音乐会。2020年10月底组织同63888部队的联欢演出及重阳节慰问活动。&苍产蝉辫;
28.周天祥,男,济水一中志愿者。他长期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参与组建志愿队、志愿项目和志愿服务一百多次。化身最美逆行者40多次奔赴社区防控一线抗疫。发起爱心疏导帮扶宅家网课师生,撰写抗疫书信,网络阅读量达3.5万+。组织开展“青春战疫”“学抗疫英雄”“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线上学雷锋,线下做雷锋,参与师生达3000多人,为抗疫捐物15批,捐款一万多元。组建校园小记者站,义务培训小记者志愿者500多人次,广泛开展爱心护学、保护母亲河、小红帽进社区“温情1+1”等志愿服务。他发挥专长宣传志愿活动上百次,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表信息40篇,网络阅读量达56万+,让愚公故里的志愿精神走向全国。
29.范素萍,女,爱心助学之家志愿者。她利用周末或节假日随同公益组织考察贫困家庭、资助困境儿童等。2017年5月结识“女童保护”,2017年8月,她通过北京总部讲师考核,成为我市第一位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四年来范素萍每个月都会和志愿者们去给孩子们送去《儿童防性侵安全教育课》。从2017年9月到2020年8月,送课到幼儿园、小学、社区、托管教育机构等,她一人就上了129节课,占总数的46%。儿童防性侵教育与交通安全教育同样重要,祝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30.赵帅帅,男,爱心助学之家志愿者。从2015年开始,主要负责为留守儿童,山区老人义务理剪头发,讲解卫生知识。在5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参与了80多次爱心助学“脸盘计划”活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还经常自发参与社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日义务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每年的重阳节,到附近的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贴心的关怀。
31.杨晓斌,男,住建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志愿者。他一直是单位志愿服务和爱心公益活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单位开展的文明劝导、社区活动、扶贫攻坚等活动他从未缺席。他组织发起了捐助白血病女孩“小嘉滢”、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城市一日游”“城市两日游”;为邵原镇六主小学、大峪镇寺郎腰小学、大峪镇胜利小学贫困学生献爱心;到双房村、邵原村、西添浆村志愿服务;到市中心敬老院、克井康乐老年公寓志愿服务等活动达30多次。
32.陶光军,男,中共党员,农机铁牛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在新冠疫情期间,带头参加沁园社区抗疫志愿者活动,为支援全国抗疫,动员农机系统党员爱心捐款7640元。为了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改善老年人生活,他又为贫困户一家加投合作社入股股份;平时主动关爱小区独居老人、病残户等弱势群体。业余时间,为了在济源推广保护性耕作新技术,他几乎跑遍了济源各个镇、村居进行宣传,对所有使用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村农机手逐个手把手示范操作,逐个机具进行调试无误后再进行作业,提高了济源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
33.耿华,女,水土保持监测站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守在小区防疫的唯一卡口,严格为每一位出入小区人员登记信息、测量体温,并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对于需要隔离的小区住户,不惧风险,主动和隔离户建立电话和微信联系,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保证安全距离下的顺畅沟通,让隔离人员感受到温暖的链接。为居家隔离人员及时送去必要的生活物资并清理垃圾,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并提醒他们按时上报体温,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34.张春霞,女,中共党员,行政服务中心志愿者。组织开展并参与“叁关爱”、疫情防控、清洁家园、文明交通、慈善一日捐、无偿献血、义写春联、扶贫助学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实施了“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女童、九九公益日线上捐款等活动;依托市民之家的志愿服务站,参与并组织志愿者为办事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开水、雨伞等便民服务;打造“爱心诚信书屋”为全市热爱阅读者、户外劳动者、爱心人士搭建了温馨平台,打造“爱心母婴室”,为前来市民之家办事的宝妈们提供温馨场所。
35.李芳芳,女,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志愿者。筹划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我们的节日”、志愿者服务、文明餐桌等文明创建活动。业余时间,她参与了社区结对帮扶、卫生保洁、社区文明实践、分包路段清洁活动、义务植树、清洁家园、社区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5次,组织20余名党员干部及职工开展义务献血,360余人次参与文明交通、文明监督、劝导、引导和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
36. 尹聪科,男,中共党员,河南省河口村水库管理局志愿者。从2015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以来,先后策划组织“保护沁河母亲河”关爱自然、“六一儿童节慰问”关爱留守儿童、“看望慰问老人”关爱老人等志愿公益活动30次,累计服务时间285个小时。2017年河口村水库管理局与济源市克井镇金水村组成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以来,为改善村容村貌先后为金水村筹措资金12万余元购买水泥120吨,为帮助农民增收,筹措资金2.15万元修建蔬菜大棚一个,受到各级组织和社会的好评。
37. 李慧慧,女,城市环卫服务有限公司志愿者。她作为爱心驿站的工作人员,义务担起环卫工人们的“理发匠”任务,在驿站平均每月为50名工人洗头、理发。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环卫工人依然奋斗在前线,她有条不紊的做好防范措施给环卫工理发,用手中的剪刀温暖着他们。积极参加公司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深入扶贫村和敬老院6次以上。
38.王建平,男,中共党员,王屋山供水站志愿者。从2015年起,业余时间先后组织并参加了春节书写赠送春联、慰问道德模范和贫困户、疫情防控慰问执勤卡点等志愿活动。特别是在贫困户用水检查、义务植树、文明旅游宣传、文明健康进家庭、世界地球日活动、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帮扶用水户改造管道、中秋国庆慰问贫困村送月饼、慈善爱心捐款、厉行节约新风尚宣传等志愿活动中,他身先士卒,印发宣传资料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志愿服务有40余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39.崔琳静,女,中共党员,道路运输管理局志愿者。她负责创立了运管局“别路相伴”志愿服务队,职工入队率100%。她恪尽职守带领队伍到社区、幼儿园进行宣讲,她锐意进取努力钻研新媒体,她协调各客运站设立便民服务点,每到中招、高考,她都会组织全市的出租、客运、教练车等车辆和企业到各个考点开展志愿服务。每年策划组织并参与的文明旅游、文明交通、送温暖、扶贫济困、移风移俗等志愿服务活动多达30个,参与人数达300余人次,单位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31815小时,个人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1281小时。
40.王文军,男,中共党员,园林局志愿者。他义务向社会绿化提供技术服务,每年进社区讲解家庭园艺,进物业讲解园林养护,进乡村讲解果树修剪栽培,为邵原双房村和崔家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用专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宣讲师”,他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宣讲,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理念。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社会好评。
41.孟亚利,女,天坛路幼儿园志愿者。2007年上大学期间,她只身一人到墨西哥的一个南部小城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志愿服务。参加工作后,她多次参加公益活动。2018以来,她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到下冶叁小附属幼儿园和下冶石槽学校附属幼儿园开展志愿活动。2020年5月,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每日入园离园时间段,她都会身着红马甲,出现在天坛路幼儿园的大门口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近年来,参加“世界地球日”、发放《文明健康过双节倡议书》、《文明旅游行为公约》、“慈善一日捐”、“炎炎夏日送清凉”无偿献血等活动20次以上。
42.张小飞,女,中共党员,人社局志愿者。她在局系统成立了“民生情志愿服务队”,连续多年在邵原张凹村开展“端午送粽子”、“道德讲堂进张凹”、“ 春节送春联”、“好媳妇好婆婆”、走访贫困户等。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她积极向全局干部职工宣传,带领志愿者每周五下午进行路段创建,并安排好文明交通岗的志愿服务工作,带头执勤,做好榜样。
43.郝粉粉,女,中共党员,沁园路小学志愿志愿者。她积极投身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扶贫济困、义务献血、捡拾垃圾、探望道德模范、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慰问演出、捐献衣物、书籍捐款等活动30次以上。作为一名班主任,她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感恩有你”、文明知识宣传、发文明传单、捡拾垃圾、打扫卫生、看望残疾老人等志愿活动,让志愿服务的种子根植于学生心田。
44.常立学,男,中共党员,税务局志愿者。加入志愿者队伍8年来,他多次深入御驾街、滨河北路等路段,开展志愿清洁服务活动,投入到城市环境清洁工作中。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期间,他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志愿者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城市卫生清洁、文明劝导进社区、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共清理各类小广告200余条,清扫御驾街、滨河北路、世纪广场、工作单位内外部等公共区域10余处,清理垃圾死角等重污染区域30多处,整治乱停乱放几十处。
45.魏亚亚,女,中共党员,梨林镇第一中学志愿者。2016年以来,她都坚持组织师生到校外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她组织成立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学生到梨苑春天、梨苑广场、梨林村等开展捡拾烟头、卫生清扫、小广告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她还带领着体音美、物理教师,利用节假日为无法享受正常教育的残疾儿童,讲解知识、绘画等各方面的知识。五年来,她组织师生志愿者活动80余次。
46.姚新娟,女,济源新闻传媒中心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12年,个人积极组织汶川大地震义捐,联络企业和个人献爱心,为红十字会募捐10余万元。近些年经常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爱心活动,西部山区、黄河边、山区小学,贫困家庭都留下她的足迹。她不光自己奉献爱心,还影响身边人,一起参与爱心活动,为困难群众和空巢老人提供帮助,为留守儿童家庭送去衣服、粮油、文具、玩具,帮助见义勇为者的家人介绍工作。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她积极劝导不文明行为、捡拾烟头杂物异物、摆放乱停乱放车辆,为商户普及文明知识。
47.司清林,女,中共党员,农科院志愿者。为了让济源市的老百姓吃到本地生产的优质富硒大米,2015年以来,她积极引进示范优质特色水稻新品种,推广富硒技术、直播稻技术、工厂化育秧、配方施肥等多项配套技术,使得济源济水和沁河岸边又闻稻花飘香,绿色优质富硒水稻面积达1000余亩。她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转变,打造集水稻生产、稻蟹混养、观赏体验、加工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水稻产业园区,实现了一二叁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出了济源富硒水稻这一特色名片。
48.王志刚,男,中共党员,农机铁牛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他热心帮助下冶镇大岭村留守儿童,为孩子们送去棉衣和文具。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社区宣讲文明知识、发放文明城市调查问卷,到社区清洁家园活动,清扫垃圾,捡拾烟头,清除小广告。做为党员志愿者,疫情期间坚守社区防疫岗位、宣传防疫知识。每年叁夏期间,他为炎炎烈日下劳动的农民工送上了西瓜和矿泉水。
49.晋锋,男,中共党员,公安局志愿者。2020年,他组织和带领文明交通志愿者,每天在市区的拥堵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他深入学校、单位、企业等场所开展文明交通宣讲25次。他先后十余次深入邵原镇段洼村,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关心帮扶对象的生活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文明交通知识。
50.陆玲枝,女,下冶镇原头村志愿者。她常年活跃在山区开展文化活动,成立了下冶镇巾帼向阳花文艺志愿队,经常参加政策宣讲、文化服务、扶危济困等方面的志愿活动。她心系贫困群体,冬天为贫困独居老人送棉衣、送食品。为下冶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演出自编自演节目《尊老人敬双亲》,在全镇弘扬文明家风。2020年疫情期间,她义务站岗值班,测量体温,登记报表,为村民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守护第一防线。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主办
豫滨颁笔备1020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