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 主办
记得在电视剧《白鹿原》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饿殍遍地,白鹿原上拥入一批饥民,白鹿原的族人艰难度日。白嘉轩,作为白鹿原的族长,为了能让自己的族人吃上饭,藏着掖着不让饥民看到粮仓的粮食,可到了最后也只能与土匪借粮。21世纪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孩子没有吃不饱饭的经历,以至于一顿饭要了十几个菜吃不完也不打包,也不觉得浪费。很多成年人对这样的事情也是觉得,生活变好了,孩子吃不完就算了,浪费点没啥。但是很少有人去想,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很多地方的人民瘦骨嶙峋,吃了上顿没下顿。“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粮食安全关乎每一个人,值得我们深思。
&苍产蝉辫;拒绝“剩宴”,要让“面子消费”的观念摒弃消除。在电视上见过这样一个广告:两人到餐厅用餐,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别点这么多菜。”
“没事儿。”另一个人说。他想:“点少了多没面子啊!”最后吃完饭,剩下满桌的饭菜有的还一口都没动,都被倒进了饭店的泔水桶。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的人碍于面子,摆阔气、讲排场的思想造成食物的大量浪费,而大人的所作所为给孩子们做了一个不好的示范。我在学校的食堂看见孩子们在每一个打饭的窗口都会停留一会儿,之后打的饭足够两个人吃,孩子们正处在发育阶段,需要营养,吃的多也无可厚非,但是那些打的饭菜很大一部分吃不完就倒进了食堂的垃圾桶。看到从食堂后门运出来满满的泔水桶,我不停的反思,归根结底,还是对孩子们在思想上的教育不到位。“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加强教育,让孩子们意识到粮食来之不易、节约每一粒粮食,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拒绝“剩宴”,要让“聚餐先思俭,饭后求‘光’荣”行为落地生根。家长首先要带好头,孩子们才会跟着学习。家里聚餐,之前会选择在饭店,之后在我的强烈建议下,改在家中做一顿不会浪费的“盛宴”。一开始孩子们不太愿意,觉得很麻烦,饭菜的味道还不如饭店。但是每一次家宴,我都会很认真地做好每一个菜,让他们感到在家吃饭也一样舒心,剩下的菜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到冰箱,下顿饭还可以搭着吃。
拒绝“剩宴”,要让“光盘行动”的意识渐入人心。“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为了“光盘”这一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求孩子们每天都要拍照自己“光盘”的图片上传到群里。慢慢的,餐桌上浪费的现象逐渐的减少,孩子们节俭用餐的习惯在慢慢养成。吃多少,取多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拒绝“剩宴”从点滴做起。
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种大智慧,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一个人的节约不但为了自己,而且为了这个文明的世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从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持之以恒,戒奢从简,吃多少盛多少,不摆阔、不浪费,身体力行,拒绝“剩宴”,一起“光盘”。(济源市健康路小学 任丽)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文明办主办
豫滨颁笔备10203745